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中強調,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立足實際、科學決策,堅持著眼長遠、打牢基礎,堅持干在實處、務求實效,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實際上,解決好政績觀問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審議時就指出,“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走那種急就章、竭澤而漁、唯GDP的道路?!边@次主題教育中,又著重強調要“防止換屆后容易出現(xiàn)的政績沖動、盲目蠻干、大干快上以及‘換賽道’‘留痕跡’等現(xiàn)象”。
從現(xiàn)實情況看,絕大多數黨員干部都能夠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真抓實干、久久為功。但仍有一些黨員干部政績觀還不夠端正,甚至貪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那一套,犯了“政績沖動癥”。我們梳理了“政績沖動癥”的六種表現(xiàn),用以警示和警醒。
一、頻繁“換賽道”,沒有一以貫之
有的不愿意“跑接力賽”,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認為提新口號、新目標才能顯出本事。在新官上任后另起爐灶,“燒自己的火,熱自己的鍋”,沒有考慮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據媒體報道,某市一開始提出的是“工業(yè)興市”戰(zhàn)略,在主要領導調動之后就“另辟蹊徑”,改提“旅游興市”戰(zhàn)略。隨著班子的調整,又重新回到“工業(yè)興市”戰(zhàn)略。由于產業(yè)“走馬燈”、政策“翻燒餅”,導致當地的發(fā)展遲遲不見起色。
任何一個地方的發(fā)展,都是一個持續(xù)深化的過程。只有“一張藍圖繪到底”,才能做成一番事業(yè)、造福一方百姓。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頻繁變換方向、轉換賽道,就容易貽誤機遇,遲滯發(fā)展的腳步。
二、盲目“鋪攤子”,沒有量力而行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fā)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span>
有的急功近利,為了凸顯政績,盲目鋪攤子、上項目,沒有從當地的客觀實際出發(fā),也沒有遵循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有的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肆意舉債融資,造成了嚴重的風險隱患。
消費的是現(xiàn)在,透支的是未來。如果“攤子”鋪得太大,無異于寅吃卯糧、竭澤而漁。不僅如此,違背規(guī)律辦事不但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還會給地方發(fā)展埋下“定時炸彈”。
三、急于“出政績”,沒有深入調研
有的迫切希望在短期內迅速“脫穎而出”,急于推動新的工程盡快上馬、顯出成效,盲目大干快上,不管項目質量如何、合適與否,“撿到籃子里就是菜”。比如,某地一被查處的領導干部,為了在短時間內干出政績,曾決定新建6座驛站,盲目決策之下,所建驛站現(xiàn)大多荒廢。
想盡快干出一些成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個地區(qū)有自身的資源稟賦以及優(yōu)勢、短板,如果缺乏深入調查研究,沒有充分聽取意見和多方論證,僅憑個人經驗主觀臆斷拍板,只會欲速則不達,導致南轅北轍。
四、熱衷“搞形式”,沒有真抓實干
抓工作是“花架子”還是“真實惠”,群眾看得清清楚楚,實踐也反映得清清楚楚。
現(xiàn)實中,有的領導干部將心思花在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大筆一揮看似頗具氣勢,仔細一看卻是實實在在的資源浪費。前段時間,某縣為了打造地方旅游招牌,花715萬元建了一座牛郎織女雕塑,因為被網友吐槽“又丑又貴”上了熱搜。
正如網友所言,“政績工程沒有政績,形象工程只會毀形象”“我們要里子而不是面子,要風景而不是盆景”。對此,必須將真抓實干銘記于心,要時刻想著“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勢一方”。
五、一味“重顯績”,沒有著眼長遠
一些政績觀錯位的人,往往重“顯績”輕“潛績”,重短期輕長遠。那些立竿見影、容易“看得見”的工作就抓得緊,那些費時費力、短期內又收效甚微的就不愿意抓。
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就寫道,“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果,后人的工作總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之上的。顯然,從“潛績”到“顯績”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如果只追求用力小、見效快的“顯績”,忽視時間長、見效慢的“潛績”,痼疾就很難根除,質變更不可能到來。
群眾關切和長遠發(fā)展才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俯下身子當“挖井人”“鋪路石”,多做那些當鋪墊、打基礎的工作。
六、數據“摻水分”,沒有實事求是
成績比拼,不是簡單地比誰的數據更“好看”。如果在數據上“做文章”,摻雜水分、弄虛作假,必將因經不起實踐檢驗而“翻車”。一些被通報的典型案例顯示,有的地方就因給財政收入數據注水而被處理;有的甚至連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統(tǒng)計這類數據也作假,實在令人覺得可笑又可惡。
統(tǒng)計數據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數據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信息的價值和政府的公信力。給數據“摻水分”,掩蓋了真實情況,容易誤導決策判斷。不僅如此,這種欺上瞞下、鋌而走險的違法違紀行為,是我們決不允許的,必定會被嚴肅查處。
以上這些不良傾向和具體表現(xiàn),雖然是少數的,但危害性大,根子都是政績觀出現(xiàn)了錯位和偏差。究其深層次原因,是一些黨員干部動搖了理想信念、放松了黨性錘煉、丟棄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服務宗旨。如果政績觀上存在的問題不解決,不僅會影響工作與個人成長,還會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y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只有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才能保證政績觀不出偏差?!薄盀槊裨旄J亲畲笳儭钡鹊?。為此,從思想深處弄清楚“政績?yōu)檎l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這一重大問題,然后真抓實干、做出實績,特別是要發(fā)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將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在舍棄“小我”中成就“大我”,才能真正為民造福、為事業(yè)擔當。
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每一個發(fā)展機會都十分寶貴,每一個階段都不允許有閃失。所以除了思想認識的問題要解決好,還應力戒浮躁心理、急躁心態(tài),尊重客觀實際、發(fā)展規(guī)律,踏踏實實、扎扎實實地把老百姓關心的事辦好,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