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玩弄少妇水多好紧视频,日本人成在线播放免费课体台,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清廉學校 廉潔文化

給年輕干部的21封信


一、不要做躲在舒適區(qū)的溫室花朵(節(jié)選)

——勸青年多到一線

無功即有罪,這個道理古今相同。權(quán)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權(quán)力是雙刃劍,用得好功德無量。不能只要權(quán)力不要義務,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更不能貪圖個人安逸,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擔責,只喊口號不抓工作。清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大政方針已定,路線圖和任務書非常明確的情況下,特別需要每個人砥礪奮進,夙興夜寐,勤奮工作。

從個人的修行而言,事情是成就做人的最主要途徑?!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睂殑Φ匿h利從磨礪中得來,梅花飄香是因經(jīng)歷了嚴寒淬煉。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磨,所謂的道德心性、黨性修養(yǎng),不經(jīng)歷事情的砥礪,是不會自動養(yǎng)成的。清人徐榮《勸民》詩有云:“閑也過一日,勞也過一日。不見閑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沒見過清閑安逸的人精力增長,只見勤勞干事的人筋骨壯實。欲成大事業(yè)者,只有讓自己忙起來,才能經(jīng)風雨、壯筋骨,可堪大用、建功立業(yè)。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也符合唯物辯證法物質(zhì)決定意識的一般原理,在廣闊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你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在同各界群眾廣泛接觸后,你才能明白自己作為黨員干部的操守和使命。就像王陽明說的那樣,我們不能一味地學習儒道的“空”,總想著脫離現(xiàn)實而尋覓桃花源,人生既然在世,明白了“空”的要義,就還他一個“誠”字,認認真真做事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世間修行,在歷史中不朽,這才符合我們民族的心性道義。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堅決查處推諉扯皮、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不作為問題,也持續(xù)刊發(fā)了對“躺平式”干部當頭棒喝糾治工作作風問題的報道,就是要釋放信號,讓那些政治麻木、辦事糊涂的昏官,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推諉扯皮、不思進取的庸官無法立足。五四青年節(jié)剛剛過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的白皮書,不知你看了沒有?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關于青年的白皮書,客觀呈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發(fā)展事業(yè)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模樣。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著每個時代不同的使命,但不變的是,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會以無畏的姿態(tài)沖到最前面。從田間地頭到工廠一線,從競技賽場到建筑工地,從產(chǎn)業(yè)前沿到國防前線,從鄉(xiāng)村振興的舞臺到科技強國的征途……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就應該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以青春之我,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續(xù)奮斗中唱響一曲又一曲青春之歌。

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已然開啟,中華民族正在駛過新的歷史三峽,這條路充滿希望和機遇,也充滿風險和挑戰(zhàn)。作為新時代的參與者、奮斗者,我們每個人都要做時代的弄潮兒,沿著先輩開辟的道路繼續(xù)前進。

眼底山河、胸中歲月,共勉踔厲奮發(fā)、篤行不?。?/span>

二、什么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節(jié)選)

——主動適應新時代的從政環(huán)境

當下年輕人常說的躺平、躺贏,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奮斗的人生才有幸福,奮斗本身才是幸福,躺下來的人生不可能獲得成功,“這一動不動,恰恰就是一個大錯”(魯迅語)。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意思是通過一個客觀主義的視角,來觀照萬事萬物的變化。把職業(yè)看作人在世間的修行,把身邊的人和事看作接引你的善緣,多看多聽多思考,少說少煩少跟風,識人識物識大道,這樣你的每一天都會在有所受益中度過。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話說的就是六十歲的老人,年輕的時候早懂得一些道理,是為了讓自己更早成熟。人生不同階段,“知道”和“悟道”的層次不一樣,就像蔣捷《虞美人》詞中所說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經(jīng)過了沉浮起落,閱盡了悲歡離合,人才有資格反思總結(jié),庶幾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在少年和青年時期,還要懂得克制、節(jié)制,要特別警惕因為從心所欲而沒有底線、沒有約束的做法。

欲望這個東西,西方人視作洪水猛獸,東方人無論是儒釋道哪一家,更多講的是節(jié)制、控制而不是絕對消滅。中庸之道的要義,是保持適度的欲望平衡,恰如其分地實現(xiàn)自己的滿足。明太祖朱元璋曾經(jīng)問手下大臣,什么樣的人最快活。別人給出的答案,朱元璋都搖搖頭。這時萬綱說了一句: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為贊許。萬綱這句話道出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中庸之道。

黨的十八大之后,反腐敗的雷霆萬鈞之勢,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共識。翻遍二十四史都沒有的反腐態(tài)勢,對于普通干部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我想對于你們“90后”“00后”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構(gòu)建了一個迥異于改革開放初期和新世紀開端的從政環(huán)境。一段時間以來,制度不夠健全,社會思潮的多元帶來價值觀混亂,權(quán)力面臨著極大的腐蝕機會,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不大,懲戒的力度也不夠,導致了鋌而走險的冒險心態(tài)和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有的腐敗高官在被查處后還憤憤不平,“某某比我腐敗多了”。如今,這種局面已徹底改觀,動輒得咎成為人內(nèi)心的一種自覺道德律令,對貪腐和作風問題的零容忍深入人心,腐敗行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這樣的從政環(huán)境,對新一代的你們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會有那么多的舒適區(qū)和緩沖區(qū)。塑造新一代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現(xiàn)代文明人格,有可能在你們這一代實現(xiàn)。這種健康、高尚、獨立的人格,不僅對于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意義重大,對于每個年輕人的自我養(yǎng)成,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孟子說要“知人論世”“以意逆志”,隨波逐流迷失本心固然可悲,昧于大勢執(zhí)迷不悟就更是可憐了。前不久落馬的上海市某鎮(zhèn)拆違辦主任朱某,是1982年出生的年輕干部,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開發(fā)區(qū)的小干部,不會進入反腐敗的視野之內(nèi),所以借著幫企業(yè)跑跑腿拿點費用天經(jīng)地義,當官也不會耽誤發(fā)財。這就是昧于大勢而不自知。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你要學會適應嚴的基調(diào)和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diào),按照理想的公職人員標準來塑造自己。理想和現(xiàn)實,已經(jīng)前所未有的接近了。

三、不要做“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者(節(jié)選)

——切勿當 “官油子”

出現(xiàn)事務主義這種“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還是因為群眾路線的缺乏。工作一旦脫離了群眾,就會變成某種魔怔式的機械操作,變成自說自話的內(nèi)部折騰,干得越多,效果越適得其反,歸根到底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打著忙碌的幌子,實則是在推脫和自保。同一般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相比,事務主義不屬于腹心之患,但屬于癬瘡之疾,很難根除,極易復發(fā),久而久之會消磨人的意志、降低工作效率,導致動機和效果產(chǎn)生分離,陷入南轅北轍、越忙越亂的困難境地。

近年來,在錯誤政績觀的支配下,確實有一些裝樣子、搞花架子、盲目鋪攤子的不良現(xiàn)象,搞得煞有介事,其實暗藏貓膩。有的黨員干部熱衷于作秀裝樣子,只“打雷”不“下雨”或者“雨點很小”,浮在表面,不真干事、不干實事;有的愛搞花架子,虛頭巴腦,工作重包裝不重實效、重宣傳不重實績、求面子不求“里子”,對實際問題避而不管;有的盲目鋪攤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比如,貴州省獨山縣負債400億元卻花費2億元建“天下第一水司樓”;湖北荊州花費1.7億多元打造巨型關公雕像,又花費1.5億元搬移……這些做法的本質(zhì)是脫實向虛、煞有介事,搞投機糊弄,背后也不乏以權(quán)謀私、權(quán)錢交易等腐敗問題。紙糊的凳子不中用,誤國誤民,罪過不小。黨內(nèi)法規(guī)和國家法律對如何問責處理不擔當不作為以及履職不力、失職失責的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均有明確規(guī)定?!靶列量嗫嗟摹惫倭胖髁x者,注定會在現(xiàn)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業(yè)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yè)績、出真業(yè)績。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作為年輕人,要朝氣蓬勃,不要老氣橫秋;要平易近人,不能官氣十足;要真抓實干,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善作善成,堅決杜絕口號式、表態(tài)式、包裝式落實的做法。要處理好忙忙碌碌和機械工作之間的度,干工作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只是一味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就會陷入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在方向問題上出現(xiàn)偏離,甚至犯顛覆性錯誤。

案牘不僅勞形,也可能損害黨性心性。你所從事的工作,可以同群眾接觸,這是難得的機緣,不要畏懼,更不要抗拒。要抓住機會直接聯(lián)系群眾,打破橫亙在干群間的“事務壁壘”。只有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聯(lián)系群眾,增強群眾觀念、培養(yǎng)群眾感情、提高群眾工作本領,用心用情,綿綿用力,才能把簡單勞動變成復雜勞動,冷板凳坐成熱板凳,在螺螄殼里作出道場,成為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規(guī)律、提高干事創(chuàng)業(yè)效率的行家里手。

四、為官發(fā)財應該兩道 (節(jié)選)

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因為相信我們的事業(yè)是“兩個大多數(shù)”——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和依靠大多數(shù)人的力量,因為相信科學真理是指引解放全人類的火炬,共產(chǎn)黨人把世界觀方法論轉(zhuǎn)化為人生觀價值觀,告別庸俗勞動和雇傭勞動的思維,拋棄錦衣玉食的執(zhí)著,也放下封妻蔭子、光耀門楣的執(zhí)著。馬克思在他一生最貧困潦倒的時期寫作《資本論》,他在1852年2月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賬,我不能再吃肉。”即使這樣,馬克思也沒有屈服,沒有停止工作。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有這樣一個規(guī)矩,黨員從事的職業(yè)必須服從革命需要,還要公開職業(yè)收入,未經(jīng)允許不得擔任公職。對此,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有自己通透的理解。王若飛說: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不是為了幾戶、幾十戶窮人,而是要把整個社會連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窮苦人!不是為了眼前一頓飯兩頓飯著想,而是為子孫萬代的幸福著想。劉志丹說:什么官不官的,都是淡事。人生在世,要為百姓辦些好事,才不愧是個“人”。張學云在1948年7月31日給妻子的信中說:我覺得“理想”是人生最有價值、最富于吸引力的東西,“理想”是我們生活的原動力。什么東西能使我們做苦斗的掙扎?什么東西能使我們極富于韌性的拼命?什么東西能使我們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淵中?我說這就是“理想”!

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多次深入闡釋“為官”“發(fā)財”應該兩道的道理,語重心長,發(fā)人深省。從組織角度,廉潔是最起碼的紀律要求;從個人層面,廉潔是人生的底線倫理。一個人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廉潔既要依靠制度又不能依賴制度,制度總在不斷完善,但制度不是萬能的,并不能取代個人的修養(yǎng)。崇清尚潔、化繁為簡,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境界,是東方哲學的精華,體現(xiàn)人生大智慧。“清則心境高雅,清則正氣充盈,清則百毒不侵,清則萬眾歸心”,干部清正,政府才能清廉,政治才能清明。對于我們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應以清廉之我建設清廉之國家,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在奉獻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生。

五、貪腐是人類政治繞不過的共同話題(節(jié)選)

——駁 “反腐敗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論”

反腐敗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反腐敗斗爭不僅不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相反,更有助于經(jīng)濟體制的完善,有助于公平正義的市場環(huán)境的形成,是經(jīng)濟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把腐敗作為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潤滑劑,其成本必將是以民心向背和執(zhí)政基礎為代價。就我們國家目前發(fā)展階段而言,強力反腐不僅有助于執(zhí)政黨的自我完善,有助于維護社會公平、公正、正義,而且更有助于完善市場機制和改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并因此釋放出最大的改革紅利。

反腐敗是國之大事,但不能為國家的所有問題負責。一個國家不合理的問題,也不能一概裝入腐敗這個籮筐。腐敗不應該是一個情緒化的宣泄,而應是一個有著明確界定的科學概念。濫用公權(quán)力為私人謀取私利,這才是腐敗的本質(zhì)特征。不是所有的社會不公都與腐敗有著直接關聯(lián),社會轉(zhuǎn)軌時期的制度空白、財富分配規(guī)則的不合理、個體道德的下降導致食品藥品安全、歷史造成的城鄉(xiāng)和區(qū)域生活差距、技術(shù)不達標或操作不規(guī)范帶來的安全生產(chǎn)責任事故……這些問題背后可能有腐敗問題,但并不一定都與腐敗相關。社會公眾往往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以一種情緒化的方式將一切話題指向同一個話題——腐敗,但這僅僅是一種情緒而已。作為制定政策和執(zhí)行政策者,萬不可被這種情緒左右。

進而言之,反腐敗也不是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腐敗問題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引起人們最強烈的不滿,這種不滿可能會掩蓋其他社會問題。反腐敗斗爭最終的勝利,也不會帶來一個萬事大吉的升平世界,即使腐敗被遏制到最低限度,社會也不得不面對其他的問題:環(huán)境污染、利益沖突、城鄉(xiāng)差距、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通脹壓力、金融危機、經(jīng)濟泡沫、就業(yè)難與用工荒……這些問題存在和激化程度,并不直接取決于這個社會的清廉程度,這是任何社會都必須面對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反腐敗不會讓我們一夜之間從窮小子變成富翁,從房奴變成房叔房姐,在短時期內(nèi)可能會付出一定的經(jīng)濟和社會成本,這一點全社會應當具有清醒的認知,而不應該盲目地陷入反腐敗的狂歡當中,或者將這種對現(xiàn)實的失望解讀為反腐敗的不力,否則容易造成一種壓力、情緒和矛盾的轉(zhuǎn)移。事實上,無論對個人還是執(zhí)政者而言,反腐敗都是無可逃遁的必然抉擇,卻不一定帶來直接的物質(zhì)利益,如果我們是為了某種別的目的和利益去反腐敗,反腐敗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和價值。這同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對法國民眾心中的“自由”進行批評的原理是一樣的,在反腐敗的時候總惦記著那些與反腐敗無關的利益,就不能稱為真正的反腐敗。

惟其如此,我們反腐敗才具有非功利的、絕對意義上的價值。清廉與腐敗是一對永遠存在的矛盾,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清廉。民族的希望在于自強、創(chuàng)造與改革,而反腐敗可為其保駕護航。反腐敗之路并不平坦而是布滿艱辛,不能一勞永逸而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反腐敗必將與中華民族的復興過程始終相隨,速勝論、悲觀論、西化論犯的是同一個錯誤。腐敗要反,問題要解決,生活要繼續(xù)。巨石不斷滾落又不斷推上,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西西弗斯命運,這就是反腐敗的真諦。

六、為什么身邊 “出事” 的年輕人多了 (節(jié)選)

——將心比心才能對癥下藥

客觀來看,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磨礪于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他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把個人奮斗融入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中,以青春之我貢獻偉大時代,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不負先輩的期望,譜寫了新時代青春之歌。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青年人和年輕干部的主流,這一點毋庸置疑、毋庸置喙。

年輕公職人員這個群體,在社會分配體系中的位置比較尷尬。隨著年齡的增長、責任的加重,精神壓力和焦慮越來越多,這就給了少數(shù)不法商人乘虛而入的機會。有的上來就用金錢一頓猛砸,廣撒漁網(wǎng)慢收網(wǎng),就看哪條小魚自投羅網(wǎng);有的大打感情牌,專門對準青年人焦慮的孩子上學、購房買車、老人看病等軟肋,讓年輕干部從內(nèi)心深處欠下莫大的人情債;有的放長線投資,對準一些青年才俊或者部門精英,提前認識,有事沒事走動走動;有的投其所好,對喜愛奢侈消費或放松娛樂的年輕人,無所不用其極,用精神鴉片和物質(zhì)炮彈摧毀防線,把他們拿捏在手心里。近年來,受到國內(nèi)外環(huán)境和疫情影響,就業(yè)環(huán)境不好,年輕人找工作更不容易,去年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200多萬人,這其實不是太利好的趨勢。而很多優(yōu)秀的大學生從校門進入機關后,收入預期同自己的價值期許差距較大,也沒有勇氣重新?lián)駱I(yè),這種焦慮的心理基礎,在面對腐蝕“圍獵”時很容易失守。一個不得不警惕的事實,就是腐敗的代際傳遞,一個不干凈的中層領導干部,往往會帶偏、帶壞一堆年輕干部。如果真要給青年人提什么建議的話,我覺得首先要遠離損友,還要慎重選擇人生導師,對于單位內(nèi)部那些思想污濁、油膩不已的人也要敬而遠之,守住自己工作、學習、生活的底線和空間。 …… 沒有他律的自律也是不牢靠的?,F(xiàn)實中,也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對年輕干部管理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重才干能力、不重政治素質(zhì)和廉潔操守,重使用、不重管理,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提醒和糾正年輕干部身上的毛病,甚至以“信任年輕人”“不打擊積極性”等為借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小錯釀成大害。財務管理崗、社保經(jīng)辦崗貪腐案幾乎都是如此,經(jīng)手大額資金多,一旦監(jiān)管缺位就“監(jiān)守自盜”“小官巨貪”。某縣人社局管理混亂,管理有明顯漏洞繳款信息無法網(wǎng)上查詢;送繳費人的通知單能通過系統(tǒng)修改,所收錢款不需馬上交賬;口令和繳費印章都由自己保管且無他人監(jiān)管;領導從不過問,監(jiān)督人員只看總表不看附表,假表也能過審。有賭博陋習的社保專干胡某,利用監(jiān)管漏洞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間輕松作案300余次,貪污147.1萬元,2019年12月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對于上述年輕干部來說,步入仕途就誤入歧途,人生第一粒紐扣扣得亂七八糟,不僅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損失,也給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和能量,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青年人最需要的是,客觀冷靜地分析、平等理性的對話,如同樹苗一樣需要耐心細致的田間管理、修枝剪葉、對癥下藥,防止成長“黃金期”變成貪腐“危險期”。

七、什么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節(jié)選)

——主動適應新時代的從政環(huán)境

當下年輕人常說的躺平、躺贏,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奮斗的人生才有幸福,奮斗本身才是幸福,躺下來的人生不可能獲得成功,“這一動不動,恰恰就是一個大錯”(魯迅語)。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意思是通過一個客觀主義的視角,來觀照萬事萬物的變化。把職業(yè)看作人在世間的修行,把身邊的人和事看作接引你的善緣,多看多聽多思考,少說少煩少跟風,識人識物識大道,這樣你的每一天都會在有所受益中度過。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話說的就是六十歲的老人,年輕的時候早懂得一些道理,是為了讓自己更早成熟。人生不同階段,“知道”和“悟道”的層次不一樣,就像蔣捷《虞美人》詞中所說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經(jīng)過了沉浮起落,閱盡了悲歡離合,人才有資格反思總結(jié),庶幾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在少年和青年時期,還要懂得克制、節(jié)制,要特別警惕因為從心所欲而沒有底線、沒有約束的做法。

欲望這個東西,西方人視作洪水猛獸,東方人無論是儒釋道哪一家,更多講的是節(jié)制、控制而不是絕對消滅。中庸之道的要義,是保持適度的欲望平衡,恰如其分地實現(xiàn)自己的滿足。明太祖朱元璋曾經(jīng)問手下大臣,什么樣的人最快活。別人給出的答案,朱元璋都搖搖頭。這時萬綱說了一句: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為贊許。萬綱這句話道出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中庸之道。

黨的十八大之后,反腐敗的雷霆萬鈞之勢,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共識。翻遍二十四史都沒有的反腐態(tài)勢,對于普通干部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我想對于你們“90后”“00后”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構(gòu)建了一個迥異于改革開放初期和新世紀開端的從政環(huán)境。一段時間以來,制度不夠健全,社會思潮的多元帶來價值觀混亂,權(quán)力面臨著極大的腐蝕機會,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不大,懲戒的力度也不夠,導致了鋌而走險的冒險心態(tài)和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有的腐敗高官在被查處后還憤憤不平,“某某比我腐敗多了”。如今,這種局面已徹底改觀,動輒得咎成為人內(nèi)心的一種自覺道德律令,對貪腐和作風問題的零容忍深入人心,腐敗行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這樣的從政環(huán)境,對新一代的你們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會有那么多的舒適區(qū)和緩沖區(qū)。塑造新一代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現(xiàn)代文明人格,有可能在你們這一代實現(xiàn)。這種健康、高尚、獨立的人格,不僅對于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意義重大,對于每個年輕人的自我養(yǎng)成,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孟子說要“知人論世”“以意逆志”,隨波逐流迷失本心固然可悲,昧于大勢執(zhí)迷不悟就更是可憐了。前不久落馬的上海市某鎮(zhèn)拆違辦主任朱某,是1982年出生的年輕干部,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開發(fā)區(qū)的小干部,不會進入反腐敗的視野之內(nèi),所以借著幫企業(yè)跑跑腿拿點費用天經(jīng)地義,當官也不會耽誤發(fā)財。這就是昧于大勢而不自知。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你要學會適應嚴的基調(diào)和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diào),按照理想的公職人員標準來塑造自己。理想和現(xiàn)實,已經(jīng)前所未有的接近了。

八、“貪念一旦發(fā)作就會剎不住車”

祝某某,40歲,28歲擔任某派出所所長。因貪污罪、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我從小唱著黨啊親愛的媽媽、看著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影長大,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參加工作后,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終于被黨組織接納,實現(xiàn)了兒時夢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放棄了三觀的改造,致使理想信念喪失、心理失衡,一步步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

在和社會閑散人員交往中,我忘記了黨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匆娝麄兡芰λ降雀鞣矫娑疾蝗缱约?,生活質(zhì)量卻比自己要好、要高,穿名牌、開豪車,于是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慢慢失去平衡,也開始追求高質(zhì)量的生活、貪圖享樂,從而使自己在違紀違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各級各部門都出臺了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制約和監(jiān)督權(quán)力,然而自己錯誤地認為這只是走形式,對各項制度規(guī)定抱著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讓本應受到治安處罰的人因說情得不到處罰,本應受到刑事處罰的人因說情而不予立案。我愧對組織、愧對父母、愧對妻子、愧對女兒!

梁某,35歲,25歲擔任縣農(nóng)村公路管理所辦公室主任。2022年1月,因涉嫌受賄罪被移送司法機關審查起訴。

思想高度決定人的高度。我自身思想覺悟存在很大的問題,不能正確看待人生中的得與失、名與利。我一直以來都是聘用人員,很想轉(zhuǎn)成在編人員。但單位招考標準要求全日制本科,而我只有成人教育的本科學歷。自己沒能正確對待這件事,覺得沒有更進一步的希望,就自甘墮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一次次逾越紀律和法律的紅線,親手將自己推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隨著我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多,更多的人來巴結(jié)我。從幾千塊錢到上萬元甚至后來的幾十萬元,我收的錢越來越多,消費觀念也隨之變化:低于65塊錢一包的煙不抽,幾千元一件的衣服說買就買。要維持高消費就要收更多錢,貪念一旦發(fā)作就會剎不住車。我早已忘了自己曾在工地上跑測繪、在辦公室為寫好一份總結(jié)反復修改時吃過的苦,忘了幫助群眾解決生活難題的服務之心,忘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忘了父母對我的教誨和叮囑。

如果當初我能多花一些時間學習黨規(guī)黨紀,也不會如此放縱自己,導致自己一步走錯、步步走錯。我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都是咎由自取。

鄔某某,39歲,30歲擔任某國企貿(mào)易公司總經(jīng)理。因貪污罪、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

我時?;叵肫鹦r候吃過的苦,想起讀書時代的意氣風發(fā),想起剛參加工作時的拼命勁兒……那時雖然苦、雖然累,但人生充滿希望。而現(xiàn)在,我只想好好哭一場,發(fā)泄一下,因為人生已被自己親手葬送了。我無數(shù)次質(zhì)問自己:當初為什么如此狂妄自大?為什么被虛榮、貪欲沖昏了頭腦?

我當上總經(jīng)理后,接觸的合作伙伴很多都開豪車、戴名表、穿名牌。自己作為一個國企老總,卻還在拿死工資,覺得挺沒本事的,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我逐漸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改善生活,胃口也日益膨脹,10萬元、20萬元甚至100萬元,越收越多。我自認為妻子、兒子、票子、房子、車子全都有了,沒人比我更美滿幸福。但我錯了,我收的根本不是錢,而是讓我家破人亡的炸彈。

曾經(jīng)的我也滿懷抱負與理想,想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因為自己理想信念的喪失、宗旨觀念的淡化、自我約束的薄弱,我迷失了方向,毀掉了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我多想告訴曾經(jīng)的自己,你怎么這么糊涂啊!

九、算好人生幾筆賬(節(jié)選)

——關于得與失的討論

磬然學弟:

見字如晤。你上次來信給我分享的十個“千萬干不得”和算好人生“七筆賬”,里面蘊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官場得失的痛悟,真是快哉快意。特別是“七筆賬”:一算“政治賬”,不要自毀前程;二算“經(jīng)濟賬”,不要傾家蕩產(chǎn);三算“名譽賬”,不要身敗名裂;四算“家庭賬”,不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五算“親情賬”,不要眾叛親離;六算“自由賬”,不要身陷囫圇;七算“健康賬”,不要心力交瘁。

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很多人太在意眼前的得失,干了很多得不償失的事情,讓人嗟嘆不已。曾有新聞報道,某個貪官把受賄的錢放在床底下,天天提心吊膽,一點也不敢花,結(jié)果東窗事發(fā),痛哭流涕,說收了這些錢后“沒有一個晚上能睡好覺”,成了免費的倉庫保管員,被人當成笑話。

李一冰的《蘇東坡新傳》其中寫到:蘇軾偶讀《唐書》,看到代宗朝的宰相元載,酷好積聚,貪得無厭;至大歷十二年獲罪賜死時,籍沒他的家財,單是所藏胡椒一項,多達八百石之巨······蘇軾感慨之余,作了一首以元載與陶潛比論的長詩:

淵明求縣令,本緣食不足。束帶向督郵,小屈未為辱。翻然賦歸去,豈不念窮獨。重以五斗米,折腰營口腹。云何元相國,萬鐘不滿欲。胡椒銖兩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殺其身,何啻抵鵲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燭。

蘇軾比較陶淵明和元載,是寄托心志的一種方式,也從另一個側(cè)面,直觀感受到古人對于仕途和財富的真實態(tài)度。拋卻光宗耀祖和出人頭地的虛浮想法,為官從政同其他職業(yè)一樣,首先是為了在社會上自立。陶淵明當年不為五斗米折腰,號稱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實際上因為稼檣技藝不熟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落得舉家食粥,甚至乞討度日的地步。最后在朋友的勸說下,陶淵明重新?lián)炱鹆恕拔宥访住?,靠官俸養(yǎng)家糊口。無論隱居還是重新入仕,他都是一種真性情,從來沒有當官發(fā)財?shù)哪铑^,而是公私分明,該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在人格上都是無所虧欠的。反觀元載,卻把為官當成了聚斂的生意,最后輸?shù)袅艘磺小?/span>

世上有很多稀罕物,但生帶不來、死帶不走,反而可能把人推向深淵。今天不少“元載”熱衷于利用名貴特產(chǎn)資源私相授受、謀取私利,如袁仁國、王曉光的茅臺,白恩培的翡翠、普洱,蘇榮的景德鎮(zhèn)瓷器還有許多貪官的和田玉和蟲草,最終都沒有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梢姡瑲v史的慣性是如此頑固,人性的貪婪又何其相似,真可嘆可悲也!

蘇軾的這首詩還用了一個典故“以此殺其身,何啻抵鵲玉”,說的是《貞觀政要》中“明珠彈雀”的故事。唐太宗常說“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反復告誡群臣“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

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古代很多士大夫,都想清楚了防微杜漸的道理。春秋時期魯國名臣公儀休,在飲食方面最大的愛好就是吃魚。有人投其所好給他獻上了一條魚,公儀休堅決不受并解釋說:“我正是因為喜歡吃魚,才堅決不接受這條魚的。如果我今日收下了這條魚而導致有朝一日丟了相位,雖然我喜歡吃魚,卻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還有我們熟知的東漢時期南陽太守羊續(xù)懸魚的故事。古人懸魚拒魚、恪守官道的操守與智慧,實在值得我們深思篤行。

我們黨的優(yōu)秀干部,同樣有拒“魚”抑“欲”的品質(zhì)。吉林省水利廳原廳長汪洋湖有“不吃魚”的習慣,是因為水利廳下面管著大大小小幾十個水庫,逢年過節(jié),這些單位可能會往家里送魚,容易滋長不正之風。汪洋湖言:“堤潰蟻穴,這個口子不能開,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越收越多,時間長了,就陷進去了?!?/span>

常言道,禁微則易,救末者難。同理,拒“魚”則易,拒“欲”者難。但古之賢者、當代楷模都從日常小節(jié)抓起,戰(zhàn)勝了心中欲望,為我們樹立了標桿和榜樣?!叭杖招校慌虑f里”,只要心中繃緊廉潔弦,每一次都能做到拒“魚”于門外,拒“欲”也并非難事。

反過來看,很多落馬貪官每每在其懺悔中,都對當初沒有鐵下心來拒“魚”,而一步步墮入深不見底的“欲”壑,追悔不已:“一開始,收個幾百元的紅包都膽戰(zhàn)心驚,后來幾萬元、幾十萬元,人家送我就收。欲望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如碰倒了多米諾骨牌一發(fā)不可收拾······黨員干部應當時刻保持警惕,遏制貪欲非小事,拒“欲”當從拒“魚”始。

佛家有所謂“朝紅顏、暮枯骨”的念想,在面對金錢美色誘惑的時候,不妨也“作如是觀”,珠玉瑪瑙皆為利刃荊棘,回到并守護赤子般的良知心性,才能“鏗然舍瑟春風里”,“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在吞吐八荒胸懷日月中徜徉人生的大歡喜、大快樂。

(十)錯置的青春無法重置(節(jié)選)

——抵御不屬于你的情感誘惑


古人說,“天下之傾家者,莫過于博;天下之敗德者,莫過于博”。賭博這個惡習也會毀掉你的一生,堪稱敗家之道。還記得我們大學期間一起去武當山采集民歌的時候,當?shù)厝私o我們唱了《十勸郎》,第一就是“一勸我的郎呦,切莫學賭博。十分子田地九分破,臨老你受奔波呦”。這都是慘痛教訓換來的智慧箴言。身邊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嗎?四川的一個會計杜某某,因為一次微信廣告迷上網(wǎng)絡賭博,先是用幾千元本金贏了幾萬元,最后把所有的錢投進去輸光,為了償還賭債,挪用了237萬元公款,這其中很多都是老百姓的社???、救命錢,因無力償還,絕望地自殺,最后被人救下。某鄉(xiāng)鎮(zhèn)的紀委書記劉某某,2018年世界杯期間迷上了網(wǎng)絡賭球,借錢賭球輸?shù)?0多萬元,最后家人含淚扺押家中房產(chǎn)幫他還債,他卻無法自拔,戒不掉“精神鴉片”,把經(jīng)手的惠農(nóng)資金挪用28萬元用于賭博,最后攜款潛逃,被專案組緝捕歸案。去年的一晚上輸?shù)袅?萬元,最后差點借高利貸,后來我們幾個同學趕緊替你還上了。這是很危險的信號。我知道你愛惜面子,不愿跟家人說,但如果你繼續(xù)沉溺于玩樂消遣,最后發(fā)展到陷入賭博深淵,注定會毀掉你的家庭、事業(yè)和整個人生的。
不可否認,人有追求生理舒適和心理滿足的需要。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之行妨?!避髯右脖硎荆澳亢蒙?,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人的自然天性。世界五光十色,各種誘惑無處不在。如果沉溺于沒有意義的事情,戰(zhàn)勝不了自己的某些欲望,人成不了真正的人。我盼你能夠成為控制內(nèi)心、“安禪制毒龍”的強者,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要去追求,沒有意義的癖好不要沉溺其中。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放棄不切實際的。
古人有功過格,行一善則記一功,做一惡則記一過。明代大臣徐溥年時有志于檢點言行、完善品德,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心中生一個善念,或說一句善言,或做一件善事,便往其中一個瓶中投一粒黃豆。反之,若是言行有什么過失,便往另一個瓶中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通過不斷反省修正,黃豆和黑豆數(shù)量持平。后來防意如城,黑豆與黃豆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終成德高望重的四朝賢臣。你不妨嘗試一下。如果有惡的念頭,就懲罰自己做件好事。

(十一)做唯物主義者,不做物質(zhì)主義者(節(jié)選)

——關于信仰與精神問題的討論

回過頭看,我當年很多的閱讀體驗,包括留存在腦海憶中的格言警句,都是在你的引導下修習形成的。有時候在青燈之下,重讀這些文章,再想起我們這些年從相知相交到相忘于江湖,很多事情、很多友誼,都在生活的淘洗中失去了當年的模樣,多少同道分道揚鑣,多少故人咫尺天涯。但我還是忍不住,想用當年你推薦的幾段文字與你共勉。

第一段是諸葛亮《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佳句。諸葛亮大力提倡儉樸節(jié)約,反對蜀中“時俗奢侈”“侯服玉食”的風氣,提出“救奢以儉”,要求各級官員力戒奢華,廉潔奉公。他在給后主上表中申報自己的家產(chǎn),俸資之外,分文不?。徊⒈硎尽俺妓乐?,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在贏財”;臨死之前要求喪事從簡,“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我們作為唯物主義者,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更加通達和智慧,那么在境界操守上要比肩古人、超越古人?!傲继锴ы?,日僅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七尺?!庇钪媸篱g物換星移,榮華富貴過眼云煙,絢爛之極歸于平淡,要有“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的覺悟,淡泊名利、清凈傲岸,保持氣節(jié)操守,回歸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本質(zhì)。

第二段是你最喜歡的蘇軾《前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蔽覍⑦@段話視為千古第一的勸廉之文,雖然當初你帶領我們讀書小組研習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蘇軾的才情與哲思。其實,每個人都有兩面。蘇軾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表面看有些玩世不恭,他相信“天地如逆旅,我亦為賓客”“世事一場一夢,人生幾度秋涼”,也曾縱情詩酒,也曾寄意山水,但他人格豁達樂觀,從不為聲色所惑。蘇軾之所以吸引我們,還在于他所擁有的堅守,以及這份堅守背后的人生智慧。正因為看慣了清風明月,發(fā)現(xiàn)宇宙萬物無始無終、不消不長的道理,就能超越占有甚至獨占的欲念,無論從變化的角度,還是從不變的角度,“物”與“我”都是無窮無盡的,那么人生又有什么可以羨慕和煩惱的呢?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該是自己的,一絲一毫都不能強取,那樣做在人格上不齒于世,在人生上也不明于理。造物無窮無盡的財富,是人生觀物取象,與日川星辰山川河岳同頻共振的這段旅程,有幸生而為人,不抓住時機徜徉其中,與天地同呼吸共命運,而錙銖必較于金玉珠寶,豈不是浪費光陰嗎?這正應了中國古人無欲則剛、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境界追求。

第三段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的故事。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中央要求陳獨秀辭去政府的廳長職務到上海專任黨的委員長。陳獨秀任廳長的月薪是300塊銀圓,到上海后黨每月給他30塊銀圓的生活費,是原來的十分之一。在黨的經(jīng)費接續(xù)不上時,還要盡量從中多擠出些錢用于出版黨的刊物。于是,我們黨的首任總書記,在上海生活最困窘時,夏天只著一件長衫,喝兩頓稀粥。但對真理的追求,讓他完全忘記了物質(zhì)的困頓,甚至變得迂闊起來。陳獨秀有一堂叔,因膝下無子,希望百年后由他來繼承自己的萬貫家財。家中仆人趕來報告這個喜從天降的消息,誰知陳獨秀把仆人趕走,厲聲到“我是搞共產(chǎn)主義,將來是要廢除私有制的”。毛澤東同志也有過類似的“癡舉”,他年輕時替父親管理賬目、收取佃戶租子,遇到哪家交不起,大筆一揮就銷賬,惹得父親大怒。后來,毛澤東接受了進步學說,在父母親過世后,他做了一件驚人的舉動,以長子身份將家中所有債務清完,欠人債立馬歸還,人欠債一筆勾銷,家中田地分給佃農(nóng)?!苞棑糸L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此時的毛澤東已經(jīng)把心思全部用到洞悉天下大勢上來,視眼前的幾畝田地如無物,傾力結(jié)交進步青年,投入時代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

回到當年我們討論過的物質(zhì)和物質(zhì)主義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的物質(zhì)決定意識,并不是要主張庸俗的物質(zhì)主義。人的主觀能動性中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要能超越對眼前狹隘利益的追求,而致力于才能的完善、自由的創(chuàng)造。如果說物質(zhì)主義有什么好的一面,就是教育我們用超然的眼光看待世間萬物,這些不過是分子擴散或原子運動的過眼云煙,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要用達觀的眼光看待他們,做到不為五色所迷,不為五聲所亂。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個人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是時間和空間都有限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覺,當成與宇宙其他部分無關的獨立經(jīng)驗——這是對自己的心識的一種光學錯覺。這種錯覺是一種監(jiān)獄,把我們限制在個人的欲望和身邊幾個人的感情上。我們的工作就是擴大我們的慈悲心,去涵蓋一切生物和整體自然的美,把自己從這個監(jiān)獄釋放出來?!?/span>

東海西海、心同理同,中華民族老祖宗的東西,同馬克思這個祖宗的東西,東西方賢哲思考的東西,在很多問題上異曲同工、殊途同歸。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唯物辯證法,最大的進步意義是讓我們把對思想、知識和情感、信念的起源,追溯到了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物質(zhì)勞動,社會生產(chǎn)決定了社會意識。一旦通曉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像機械唯物論那樣“躺平”,放任自己的主觀世界被物質(zhì)世界所左右,而應該掙脫物質(zhì)世界的束縛,去認清享樂奢靡、貪婪欲望的局限。中國古代的哲人也是如此,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莊子主張物化,那些站在上帝視角汪洋恣肆的寓言和想象,其實都蘊含著“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道理。既然天地萬物和我本為一體,真正的物化就不是攫取物質(zhì)財富,是“物物”而不是“物于物”,抱著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心境,去追尋小我融于天地萬物的大道。蘇東坡稱贊:“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被氐阶栽谧詾椤⑿臒o旁騖的境界,這是真正的物化。相反,沉醉于物質(zhì)享受的“物化”,其實是放縱動物本能的一面,會成為自己欲望的奴隸。真正的唯物主義者,一定是超越物質(zhì),“物物”而不“物于物”的。

(十二)落人東西就是賊(節(jié)選)

——對“第一次失守”的當頭棒喝


涓流莫輕。腐敗就是腐敗,這不是量的問題,而是性質(zhì)問題。我想起幾則類似的故事:羊祜的祖父羊續(xù)為官清廉,從不收受賄賂,羊祜繼承了好家風“立身清儉,被服率素,祿俸所資,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家無余財”,有人勸他購置產(chǎn)業(yè),好辭官后有所歸宿,羊祜不為所動,事后告訴子女,作為人臣就要一心為公,借公事之機置辦私產(chǎn),是很糊涂的做法。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年輕時在潯陽當縣吏,有一次將公家分的魚托人帶給母親孝敬,陶母紋絲不動封好退回,寫信責備他“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為不能益吾,以增吾憂矣”。用公家的東西贈給父母,不僅沒有好處,還平添很多憂慮。還有北周時期的鄭善果母親,教導做官的兒子要安于貧乏和簡樸,不要在意資財和用度。朱熹在其家訓中以“臨財欲其勿茍,見利欲其勿爭”來訓誡子弟、垂飭后代。明代公安“三袁”兄弟高中進士后,為防止兒子官位顯達后失去底線,母親讓他們腳穿草鞋回家報喜,以此告誡其做人要堂堂正正,為官要清正廉明。嚴復在《與甥女何紉蘭書》中也再三提到:“勿從目前之欲,而貽來日之病”,告誡甥女財欲面前要保持潔身自好的作風,不要因眼前的一念貪欲,而導致將來的無妄禍災。中國以孝治天下,孝廉文化經(jīng)久流傳,孝與廉須臾不可分離,不孝者不廉,不廉者也不孝,道義被看作是人生的至高準繩,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道棄義。這背后都是父母輩的良苦用心。
你擔心的隨大流、不想太另類,我并不認同。雖說一個單位的風氣,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但你可以選擇正確的,不被錯誤的污染帶動,不讓他人的錯誤成為自己放縱的借口。我們縣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所的原副所長黃其,原是一名優(yōu)秀的技木型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引進到縣質(zhì)檢所。這位斯斯文文、任勞任怨的年輕人,卻被那個所長吳某某帶壞了,從教他虛報冒領餐費,到虛增出差人員或虛造出差次數(shù),到虛開發(fā)票套取單位財務貨款,致使他養(yǎng)成了占公家便宜心安理得的慣性,最后他利令智昏,競?cè)粠椭稑斯咎撛鲈O備儀器報價,套取差額公款。老實人為什么會出事?還不是因為涉世不深,被壞人教壞了。但涉世不深,我們可以選擇謹慎;身邊有壞人,我們可以選擇保持距離;面對陳規(guī)陋習,我們可以選擇婉拒。清代官員葉存仁從政30余年,甘于淡泊,從不茍取,離任之際,僚屬臨別饋贈禮品,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來。葉存仁將饋贈禮品原封退回,并賦詩一首:“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北蔽簳r期南清河駿太守蘇瓊剛到任,郡民趙穎送上兩個新瓜。蘇瓊實在無法推辭,只好收下。趙穎走后,蘇瓊將瓜懸于議事廳門梁以示廉政。家人勸道:“這是何必,以后不再這般便是。”蘇瓊笑日:“安有初樂為而復禁者?”要防止“白袍點墨,終不可湔”,堅持“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才能不被利益捆綁,不受他人牽絆。權(quán)衡在己,善惡存乎一心,關鍵在于能夠克制自己。
關于你收的禮品,應毫不含糊,能退則退,萬一實在不能退,就要補上相當價值甚至更貴重的東西,并且把話跟對方說清楚。天下沒有解不開的疙瘩,人與人之間除了糾纏不清的關系,也會有基于現(xiàn)代文明人格、像水一樣清清爽爽的人際關系。道義之交更長久、更有價值。千萬不要在半推半就中麻痹了自己、放松了警惕。希望你帶著滿滿的榮譽平安走過仕途,而不希望你靠著別人贈予的東西取悅家人,最后戴著鐐銬在我們面前痛哭流涕。

(十三)關注在職場中的當下成長(節(jié)選)

——守住屬于你的精神家園


不要太過功利。要追求最大公約數(shù),而不是特立獨行。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比比皆是,有好多好多年輕人,他們的激情與火花,要比你絢麗多彩得多,要學會欣賞自己的不足和缺憾,不要因此平添煩惱。做什么事情都要學會欣賞過程本身,不要太癡迷于結(jié)果,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身邊太多的帽大身小者,外表光鮮前呼后擁其實卻只是軀殼者,莫要羨慕外表而忽視了本心。


不要聞過而怒。發(fā)自內(nèi)心的聞過則喜,是最為深厚的人生修養(yǎng),其實不是修養(yǎng)那么簡單,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通達的智慧?!凹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月有盈虧,尺有短長,小小的腦袋能裝下多少知識的財富,封閉的心靈很難通達宇宙之無窮,指出你錯誤或缺點的人也不都是出于好心,但何妨把這些看作身外之眼,替你發(fā)現(xiàn)身上的瑕疵,不花錢的顧問到哪里去找?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激那些指出自己不足的人,無論我能否改正,但至少要謝謝提醒。
不要拒絕沉默。沉默有很多種,有無知的沉默,有洞察的沉默,也有懷疑的沉默。有的時候,沉默比發(fā)聲要好,這不僅僅是沉默是金、言多必失那么簡單的人生哲理。從時間分配角度,你無法同時使用耳朵和嘴巴,你在傾聽和欣賞別人的時候,嘴巴是保持沉默的,沉默是給你一點時間,去真誠地觀察世界,觀察身邊熟悉或陌生的人,觀察天地奇觀和自然風光、人文勝跡,繼而學會感恩,始終保持一份孩童般的好奇。


不要放棄思考。無論身在何處,所為何事,都離不開真誠的思索。愷撒說: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其實在看見和征服之間,還必須要有思考這一中介,如果有了思考,征服與否倒是無關痛癢的俗物了。我思故我在,思考是人的特質(zhì)所在。不思考的腦袋,遲早會麻木和生銹。思考本身可能是無意義的,因為思考就是意義本身。有的時候,思考需要書籍作為媒介,所以我們要博觀約取,博聞強識;有時候,思考需要腳步作為牽引,所以需要上下求索,躬行實踐;有時候,思考需要對話作為靈感,所以要淡茶一杯,雅俗閑集;有時候,思考需要沉默作為醞釀,于是我們身居斗室,仰觀俯察四時運轉(zhuǎn)、萬物品類。


不要囿于憂懼。葉燮說,才、膽、識、力,通達人生之后,也要有膽和力。自古膽識并稱,有膽無識是莽夫,有識無膽是懦夫。你對此了如指掌,但無能為力,甚至作繭自縛,甚至比那些無知無懼無憂者更加可悲。想明白了就去做,不樂意就不做,要學會弱者的反抗,卻不要為反抗而反抗。率性而為,率性而止,活一個瀟灑快意。要像一輪圓月“恪駐靈樞,磨礪角棱”,在適應環(huán)境與保持自我之間找到恰當?shù)钠胶?,無論碰撞、磨擦、銷蝕,都守住我之為我的本質(zhì),不改變當初的模樣。

不要忘記寬容。寬容是最可貴卻最易被忽視的品質(zhì),寬容不是無原則的退讓,也不是膽怯或懦弱的標志。寬容是一種感恩,感謝我置身于這個世界,身邊的一切讓我明了人生的道理。特別是那些同你朝夕相處的人——父母、伴侶、孩子,不要因為界限的趨近而放縱自己的脾氣,用占有的愿望蒙蔽了緣分的紐帶,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回憶,不應該成為生活現(xiàn)實的束縛,永遠對身邊的人保持樸素的驚喜,至少要友善和寬容。寬容身邊的人,要比寬容陌生人難得多。共同的城堡,營造在感情的沙灘之上,如果肆無忌憚地去糟蹋,城堡就會被風浪卷走無存。很多人都是在失去以后,才后悔錯過的親情、愛情和友情?;诶妗⒍Y義和恐懼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而是精密計算的功利之心,我們有太多功利之心,以至于忘記了寬容的原初含義。


不要顧影自憐。沉溺于過去的人總也無法成長,其人生價值就永遠停留在那個原點。顧影自憐,感懷身世,這是才子佳人小說中常見的人設,卻會阻礙你內(nèi)生的剛健質(zhì)樸之氣。擔當精神,實踐勇氣,堅守韌性,這是人生的幾大素質(zhì),不是說有了這些素質(zhì)就一定會取得什么成果,但至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者不惑,會讓我們總是走上坡路。若只一味汲汲顧影,那么就如同古希臘神話中的琴師俄狄浦斯一樣,回望是悲劇和停滯的開始。


矯情者多自私,膽怯者多暴戾,憤怒者多恐懼,熱衷者多空虛。我們處在一個紛繁復雜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空間,讀懂了身邊人便是讀懂了世界,所謂一葉知秋。既要呵護自己的本心,又不要讓本心成為海外孤島,要用心和事相連,一切的知識都要指向具體的事業(yè),一切的事業(yè)都要有明晰的知覺,這樣才不會尸位素餐,避免哀怨勞苦一生。如果無法排遣,就把根植于良知心性的文字寫下,譬如種了一株樹苗,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縫隙里潛滋暗長,直到多年以后偶然想起,看看是否依然保持當初的模樣。

樓宇烈先生說不茍安、不刻意、不執(zhí)著,還有學者說不貳過、不推諉、不計較,他們都是近世通儒,也是從人世間走過來的智者。雖然學界和政界規(guī)則不同,但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愿我們能夠保持那份初心,在經(jīng)歷所謂宦?!斎挥行┛鋸垺?,依然還是少年!

(十四)隨時準備為清廉經(jīng)受考驗(節(jié)選)

——廉潔是堅守更是擔當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 “掂量再三”,說明人非圣賢,并非無情,而始終是在人間煙火中堅守著內(nèi)心的信念?,F(xiàn)實世界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如果面對激烈的矛盾沖突,必須作出二選一的抉擇怎么辦?朋友反目成仇,妻離子散,上司翻臉,全家的人身安全……在誘感與危險之間,還能保持英雄本色,能做到的很難很難。唐代魏征等編的《群書治要》在《昌言?性行》一節(jié)中寫道,“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孜孜為此,以沒其身”。被譽為“陳青天”的北宋名臣陳希亮在處理皇親貴胄沈元吉橫行汴京、驕縱不法的案件時,不畏權(quán)貴,守正執(zhí)法,因此被治罪丟官。之后朝廷又重新起用陳希亮,復職后他依舊秉公執(zhí)法,不徇私情。有志者不會因為處境的變化而放棄自己的追求。這是一種氣節(jié)、一種品性,也是一種忠誠。

人是很復雜的動物,是善與惡、神與魔的摻雜。有的時候天使和魔鬼也不過是一念之間。壞人從來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惡意也往往在“善”的包裝下突如其來。對于腐敗問題,一些人依然停留在“笑貧不笑貪”“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亞文化階段,對自己不公時嫉惡如仇,涉身其中卻甘之如飴,甚至不惜代價、不顧后果去遮掩保護。資本和金錢面前,多少善良的人裹挾其中,多少友情分道揚鑣,多少一念之差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多少堅守的良知被虛擲踐踏,這些就是現(xiàn)實。林逋在《省心錄》中說“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知道這些現(xiàn)實并不是為了同現(xiàn)實妥協(xié),而是要提醒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你還記得震驚一時的孫小果黑惡案件嗎?這個魔鬼一樣的家伙在母親和繼父一路“活動”之下,涉事官員大開綠燈,多次被違規(guī)減刑。不過時任云南第一監(jiān)獄紀委書記何紹平在多次會議上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孫小果的減刑不符合規(guī)定。監(jiān)獄管理局政委羅正云為此專門打來電話,何紹平仍不同意:“我不圖什么,我必須要依法,領導你認為我不行,你給我換了就算了,沒事。紀委書記有這個職責對這個事情進行監(jiān)督,后來,因為違規(guī)減刑遇到了阻力,孫小果從第一監(jiān)獄轉(zhuǎn)到第二監(jiān)獄。這位書記也確實耽誤了提拔,但初心所在,夫復何怨。光明從來都是在同黑暗搏斗中顯現(xiàn)。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反腐敗真正的偉力所在?!盀檎撸詽嵰?,慈以愛民?!比欢以诨鶎诱{(diào)研時,曾經(jīng)聽某地方領導講過一個真實的感受,就是好人也在“圍獵”好人。很多普通人平時看著也屬于善良之輩,但在我們這個重視人情的社會文化中,在利益攸關時甚至為了蠅頭小利,都想以小博大,慫恿或誘惑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希望得到 “權(quán)力的庇護”,甚至為此反目成仇。湖南高級法院副庭長周春梅,因為拒絕同學、同鄉(xiāng)向慧在案子上打招呼的請求,竟然被當街殺害。這個向慧因為不滿工作調(diào)動,用搟面杖毆打公司領導致其受傷,被解除勞動關系后又兩次起訴公司,都以敗訴告終,最后案子到了高院,抓住了老同學最后一根稻草拼命央求。但這個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案子,周法官怎么能判決勝訴,于是再次敗訴的向慧遷怒于她,先是電話騷擾辱罵,接著更干出了令人發(fā)指的事情。這個具有碩士學位的女子,竟然喬裝成農(nóng)村婦女,到周春梅的小區(qū)應聘保潔員,用五天時間摸清對方生活規(guī)律,然后在地下車庫殺害周春梅。你既然是好人,就應該幫我,你幫了我,說明我是對的,我既然是對的而你不幫我,說明你不是好人……魯迅先生當年《論辯的魂靈)中的邏輯,一直像幽靈一樣游蕩在我們的社會文化心理中,并不斷地制造著大大小小的人間悲劇。而腐敗確實是一種極其復雜和牽涉面很廣的社會現(xiàn)象。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备懔倪@些略顯沉重話題,并不是讓你退而卻步,只是提醒你多一些警覺。“圍獵〞 者不會聲稱“圍獵”,威脅也不一定以威脅的面目出現(xiàn),很多東西的真相,往往是在時過境遷之后才浮出水面,而很多時候的堅守,也只有在面對矛盾甚至生死抉擇的時候才彰顯價值。你們審查調(diào)查室聯(lián)系的雖是四線城市的國企,資產(chǎn)總量并不大,但不能因此小覷其中案情的復雜程度?!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腐敗和反腐敗的較量,并不會選擇地域和領域,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網(wǎng),若隱若現(xiàn)的利益鏈,在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流淌的暗河,都昭示著這項事業(yè)的任重道遠。我的建議是,直面而不回避,回旋而不妥協(xié),在堅守原則的前提下保存自己,要準備付出代價。只要你能夠豁得出去一些世俗的計較算計,展現(xiàn)在你面前的困難就會相形見絀,終將像潮汐一樣退卻。

(十五)如何看待人性善惡與貪廉問題(節(jié)選)

——關于親友間贈與的討論

互惠利他是人的天性,這個天性與善惡的價值評判無關,這一行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性質(zhì)也自會不同,后果也自會不同。出于親情、友情、愛情的贈予是正當?shù)模鲇趹z憫、同情與正義的贈予是高貴的,相反,出于恐懼、諂媚、交換的贈予是卑微的,這同贈予的物品價值無關,只要你接受了它,在人格上就會自降身價,落到一個自我鄙視的境地?,F(xiàn)實中,不少違紀違法黨員干部給貪腐行為“定規(guī)矩”,有的規(guī)定每次收錢不超過一定數(shù)額;有的“關系不好的不收、信不過的不收”,以此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有的在職時只辦事不收錢,退休離職后再收取好處,企圖實現(xiàn)“權(quán)力期權(quán)化”……這種所謂“有選擇”,其實是整個防線的松動,整條底線的后退。你今天接受了遠房舅舅的贈予,可以說是灰色地帶的行為,因為無從判斷,所以無從發(fā)覺和認定,哪怕之后被別的事情捅出來,也只會按照紀律規(guī)定批評處理,不算什么大的損失。但是,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在人意動神搖的一瞬間,最能考驗人性的光輝與暗淡。當你反復掂量后認為無害、安全,然后心安理得收下,這本身就是一種墮落。
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鄙鐣皇莾H僅靠法律治理的,德主刑輔,法治與教化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作為一名公職人員,內(nèi)心要信奉天下為公的法則,行為要遵循社會的倫理規(guī)范,才能不辭辛苦、兼濟天下。否則,只是出于趨利避害的本性,加上一些經(jīng)濟上的算計,這樣的“廉潔”不過是浮于表面的“演戲”而己。我比較欣賞英國學者齊格蒙特?鮑曼的觀點,法律之上,更重要的是道德。我也相信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所說,精神科學的基本功能是人的教化,提升人的人文性,將人塑造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主體,而不是機械主義的工具。教化的本質(zhì)就是道德的日常化和生活化,建構(gòu)一種有機嵌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安靜文化,不是歇斯底里的亢奮,也不是泯滅人性的獻身,而是虔誠與敬意、溫情與淡泊??鬃诱f“南方之強”勝過“北方之強”,寬柔以教,給人一種內(nèi)在的堅韌。道生德蓄,悟道之后體現(xiàn)為日常行為就是德,“道”與“德”的分裂就是假道德。
接受不屬于自己、不靠自己勤奮勞動獲得的東西,在道德上是立不住的,在境界上也是很低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個人既然有幸生于世間,就要在謀求溫飽的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天分與才能,作出一些能留在世上的東西,特別是在成年并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更多要注重的維度不是索取,而是輸出,也就是能貢獻和奉獻什么,這才是為善去惡,才是真正彰顯人性光輝的選擇。當然我不是讓你不食人間煙火,但在保證溫飽小康的前提下,還是盡量靠自己的努力,賺取合法的報酬,才是正道。清廉背后是道義,失節(jié)害道。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種孔顏樂處,就是身居惡義惡食不改其道的士大夫精神。朱熹也說“君子安貧知命,財富應取之于正道,非道則一介弗取”,這種“非道弗取,重義輕利”的精神,是從政從業(yè)者的基本準則。這不是泛泛意義上的存天理、滅人欲,而恰恰是對人本身的一種尊重和愛惜。不勞而獲、非分之得,都是如鏡花水月一般虛妄,作為新時代的公職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其背后的深意。
物各有主,人各有志,只有各有各寶,方能各自安好。

(十六)廉潔是中華民族深沉執(zhí)著的文化基因(節(jié)選)

——駁“腐敗基因論”

《大學》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通過倫理教育培養(yǎng)官吏的廉政行為,是我國歷史上廉政培養(yǎng)的一條重要路徑。古人相信“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故而主張“德法相依,德主刑輔”,總結(jié)了很多自律和他律相結(jié)合的有益做法。

一是教育與科舉。古代學校教育為士子日后做官提前進行官德教育。自漢代以來就實行“舉孝廉”的選拔機制,從官員的選拔、考核、培訓、管理上,保證德才兼?zhèn)涞氖看蠓虺鋵嵉焦倭朋w制中。隋唐以后科舉制取代察舉制,進一步鞏固這一成果。歷代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并據(jù)此引領讀書人學習的方向,經(jīng)常用策試、考試的方法灌輸廉政觀念,如康熙多次以吏治考問貢士等。學校培養(yǎng)士子成為孝子,就是培養(yǎng)君王的忠臣。事實上,通過科舉選拔的官吏,包括忠于朝廷、孝悌持家、清廉自守在內(nèi)的整體素質(zhì),較之靠門第、蔭襲或捐納出仕者要強很多。
二是官箴引導。剛?cè)牍賵龅男氯耍狈賵龅牧私夂驼J識,缺乏處理各種問題的手段和本領,必然需要學習為官之道,也就是當官應該具備的道德和遵守的規(guī)矩。編纂官箴書的目的,就是為官員提供修己的規(guī)矩和立行的準則,使其盡職盡責,為民謀利,做符合封建階級統(tǒng)治需要的合格官員。如秦朝官箴《為吏之道》開篇即云,“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毋私”。漢代司馬遷提出“守法、清廉、行教”三條官箴。宋代呂本中《官箴》說:“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做、曰勤?!绷餍性诿鞔墓袤稹袄舨晃肺釃溃肺崃薄肮?、廉生威”等,都從各個角度影響官吏的日常行為。
三是獎懲制度。漢代考核官員的德行如何、勤勞與否,若忠順朝廷、勤于職守,就評為“最”,反之評為“殿”??己私Y(jié)果決定官員的升降和獎懲。唐代考核流內(nèi)官員的官德,統(tǒng)一為“四善”標準:“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睂α魍夤賳T,不分職別,也有四項考核標準,即“清謹勤公為上,執(zhí)事無私為中,不勤其職為下,貪濁有狀為下下”。明代考核官員的德行和政績,分為兩種方式而更具操作性——考課是對任職正常的官吏進行考核,考察是對任職不太正常的官吏進行考核。在官德方面,歷代考核制度特別加重懲處貪污、不勤、不謹。從司馬遷編撰《史記》設置《循吏列傳》開始,貫穿二千多年的二十四史,記載了很多清正廉潔、受到百姓愛戴的好官,有的在民間戲劇中成為永久的符號,封建王朝也不斷表彰“循吏”“良吏”,樹立陟罰臧否的導向。
四是公文教育。秦代地方官吏所發(fā)公文中,有所謂“為吏之道”,對官吏從政提出了清廉、善行、恭敬多讓,安靜慎罰等要求,做到這些“必有大賞”。漢代的詔書是教育官吏為政以德,廉潔從政。漢代詔書下至鄉(xiāng)里,民眾也都要來聽或看。五是家風熏染。中國自古家國同構(gòu),十分重視將家庭倫理與政治倫理有機結(jié)合起來。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薄抖Y記》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薄秴问洗呵铩氛f:“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睘榱吮3肿约业臋?quán)勢地位,維護本家族的榮耀,歷代官僚世家都希望通過家庭教育使子弟順利入仕 并不斷升遷做高官。而出于防范官場風險,避免入仕子弟因官德不好而遭貶職或判刑,給家族帶來災難,他們都十分重視為官之德的教育。許多士大夫著作 “家訓”“家誡”“家規(guī)”“治家格言”,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等,以強化家教。唐代顏真卿告誡子女:“政可守,不可不守。”《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遺訓:后世子孫仕官,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于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
總的來說,在我國幾千年的政治傳統(tǒng)中,清廉自守,一直是謀事創(chuàng)業(yè)報國安民的前提條件。“內(nèi)圣外王”是儒家所一貫提倡的理想目標。從《大學》的儒家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看,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人生歷程,是由自己的內(nèi)心修養(yǎng)一步步外推到“天下”的過程,為中國廣大士大夫和知識分子奉行不悖。宋代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中國儒家的一個基本抱負。人和所有的萬物相區(qū)別的地方,就是有道德、有倫理、有思維、有認識。對人類有所貢獻要從修身開始,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通過修德性、行德政、施德教,來達到教化社會、治國安民的目的。這一點,我們要保持充盈的自信,告別那些審父的心態(tài),認為月亮都是外國的圓。有貪肅貪,有腐反腐,當代的問題當代解決,也沒有必要在文化問題上分出個三六九等,扣上一些子虛烏有的大帽子。

(十七)為官發(fā)財應該兩道(節(jié)選)

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因為相信我們的事業(yè)是“兩個大多數(shù)”——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和依靠大多數(shù)人的力量,因為相信科學真理是指引解放全人類的火炬,共產(chǎn)黨人把世界觀方法論轉(zhuǎn)化為人生觀價值觀,告別庸俗勞動和雇傭勞動的思維,拋棄錦衣玉食的執(zhí)著,也放下封妻蔭子、光耀門楣的執(zhí)著。馬克思在他一生最貧困潦倒的時期寫作《資本論》,他在1852年2月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賬,我不能再吃肉?!奔词惯@樣,馬克思也沒有屈服,沒有停止工作。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有這樣一個規(guī)矩,黨員從事的職業(yè)必須服從革命需要,還要公開職業(yè)收入,未經(jīng)允許不得擔任公職。對此,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有自己通透的理解。王若飛說: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不是為了幾戶、幾十戶窮人,而是要把整個社會連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窮苦人!不是為了眼前一頓飯兩頓飯著想,而是為子孫萬代的幸福著想。劉志丹說:什么官不官的,都是淡事。人生在世,要為百姓辦些好事,才不愧是個“人”。張學云在1948年7月31日給妻子的信中說:我覺得“理想”是人生最有價值、最富于吸引力的東西,“理想”是我們生活的原動力。什么東西能使我們做苦斗的掙扎?什么東西能使我們極富于韌性的拼命?什么東西能使我們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淵中?我說這就是“理想”!

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多次深入闡釋“為官”“發(fā)財”應該兩道的道理,語重心長,發(fā)人深省。從組織角度,廉潔是最起碼的紀律要求;從個人層面,廉潔是人生的底線倫理。一個人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廉潔既要依靠制度又不能依賴制度,制度總在不斷完善,但制度不是萬能的,并不能取代個人的修養(yǎng)。崇清尚潔、化繁為簡,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境界,是東方哲學的精華,體現(xiàn)人生大智慧?!扒鍎t心境高雅,清則正氣充盈,清則百毒不侵,清則萬眾歸心”,干部清正,政府才能清廉,政治才能清明。對于我們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應以清廉之我建設清廉之國家,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在奉獻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生。

(十八)廉潔問題上要樹立文化自信(節(jié)選)

——擺脫看待中國反腐的有色眼鏡

這十年,中國的反腐敗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除了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這個偉大成就以外,最值得驕傲的是贏得了自信和主動,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既定的方向接續(xù)奮斗,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類似于“不反腐敗亡國,反腐敗亡黨”這樣的偽命題已經(jīng)被現(xiàn)實戳破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根本性決定性成就,產(chǎn)生的全方位深層次影響,再一次證明了黨的領導和中國道路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也證明了管黨治黨和管權(quán)治吏是相輔相成的。9600多萬名黨員的主流是好的,不然我們無法取得今天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成就,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群眾在反腐敗問題上毫無保留的支持;我們隊伍中的一小撮腐敗分子是存在的,一些意志薄弱者腐化墮落的現(xiàn)象也還有發(fā)生,但只要真反腐敗,就既不會亡黨,也不會亡國。反腐敗不會動搖以黨的領導為根本特征的社會主義制度,反而會補齊短板、消弭風險,讓這個制度越來越彰顯出優(yōu)勢、釋放出效能。
我們今天的體制機制選擇,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土壤,是任何勢力無法動搖的歷史選擇和現(xiàn)實選擇。從180年前,總統(tǒng)制和議會制、改良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等各種方案都在中國大地上試過了一遍,但紛紛失敗了,從“西化”到“中國式現(xiàn)代化”,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發(fā)展中國。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以包容開放的胸襟接納一切外來事物為我所用,中國化的進程貫穿了5000年文明史并且一直在延續(xù)。我們的制度設計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和制度成就,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這是中國人對待制度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讓時間來說明,讓實踐來檢驗,是中國人對待真理的原則,也是我們?nèi)沼枚唤^的價值觀。我們歡迎一切尖銳的批評,但不喜歡頤指氣使的教師爺。
反腐敗是國際國內(nèi)兩個戰(zhàn)場。從2015年開始,“天網(wǎng)行動”風靡全球,紅色通緝令成為熱詞,也讓全世界看清了一個問題。發(fā)展中國家的腐敗并不全是發(fā)展中國家自己的問題,相當一部分西方國家和地區(qū),熱衷于扮演避罪天堂的角色,也給了這些腐敗分子以勇氣,讓他們更加囂張。中國旗幟鮮明闡明了追逃追贓國際合作的主張,就是要釋放出一個信號,海外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想要通過逃出國門而逃避法律制裁都是妄想。同在一個地球,面對同一個腐敗問題,各國之間要加強合作而不是對抗,這才是真正的道義制高點。
歐陽修《醉翁亭記》里有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腐敗問題最忌諱的地是“顧左右而言他”。有些人,喜歡在認識框架和理論預設上,把遙遠的東方當成充滿異域風情的圖景:野蠻、專制、混亂而腐敗,企圖以此來反證西方的制度優(yōu)越、生活美好,這種19 世紀的殖民主義思維,延續(xù)到今天,就是用西方的尺子丈量別人的一切。對待中國的腐敗問題的態(tài)度就是一個鮮明例子。說你腐敗嚴重是他們,接納腐敗分子也是他們;說你反腐不力是他們,說你反腐不得人心也是他們,他們的邏輯很簡單,只要中國政治體制不改,就難以反腐,沒有資格反腐,就像趙老太爺不許阿Q革命一樣。這些西方的教師爺也認為中國沒有資格反腐,更沒有資格在他們面前平起平坐地反腐;中國就應該固化為西方人喜歡的形象。2021年以來美國拜登政府出臺所謂反腐敗備忘錄,拿著腐敗當借口搞長臂管轄,動輒非議甚至妄圖改變對方的體制,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居心叵測,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癡心妄想。“想吹滅別人的燈,卻燒掉了自己的胡子?!?/span>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包括反腐敗政策和制度,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國情決定的,也應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價效果。制度好不好、優(yōu)越不優(yōu)越,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fā)言權(quán),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有說服力。2022年,國家統(tǒng)計局調(diào)查顯示,97.4%的群眾認為全面從嚴治黨卓有成效,比2012 年提高22.4%。全球最大公關咨詢公司艾德曼發(fā)布《2022年度艾德曼信任晴雨表》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高達91%,蟬聯(lián)全球第一,而美國民眾對本國政府的信任度僅為39%。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安全、幸福的國家,我們的反腐敗斗爭是放諸四海而毫無愧色的神圣事業(yè)。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華民族正在昂首闊步駛過一段光榮而崎嶇的旅程,就像穿行在山峽的船一樣,越是激流險灘,越是擁有無限況味的風景。

(十九)多去驚濤駭浪里經(jīng)歷風雨世面(節(jié)選)

——如何對待組織安排給自己的崗位

從個人、組織和群眾的關系來看,個人設計前途是沒前途的,個人討價還價是沒有收獲的。我們這個黨同其他政治組織的區(qū)別,有兩點十分關鍵:

第一點,一個是我們是代表絕大多數(shù)人、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政黨,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是我們的基本立場,就像鄧小平同志說的一句話“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這個政黨都是使命引領型的,而不是利益分配型的,黨員來到黨的隊伍里,就是要做為人民服務的工具。羅縣正處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的時期,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干部。在這個節(jié)點上,組織上能選中你這個年輕干部去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這是莫大的信任和重托。這時候考慮個人的不便、不值、不爽,是不合適的,有些個人主義了。
第二點,是我們黨是強固精密的一級組織,是按照物質(zhì)統(tǒng)一性原理鍛造起來的一塊整鋼,“四個服從”是寫入了黨章的,我們在入黨之前都認真學習過黨章,在黨旗下宣過誓。個人只有服從的義務,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革命戰(zhàn)爭年代,誰上前線做敢死隊、誰殿后拖住敵人掩護大部隊撤離,戰(zhàn)士們只能服從上級命令。組織也不是什么大車店、俱樂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服從就服從,不想服從就放縱。組織上定下來的事情,個人不要去想著討價還價。況且這次去基層鄉(xiāng)鎮(zhèn)的一共9名干部,別人能克服的困難,你有什么理由去搞特殊?

……

年輕人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充滿了對事業(yè)人生的追求向往,這是陽光正面的心態(tài)。但要注意不要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不要讓結(jié)果綁架了初衷,不要讓形式奴役了內(nèi)容。北京市某區(qū)人事考試中心的肖某,覺得自己負責的考務管理和資格審查工作枯燥乏味,沒有相應的回報,在基層事業(yè)單位也沒有什么晉升空間,于是不甘心做本職工作,在與培訓機構(gòu)打交道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違規(guī)放行不符合報考條件考生這個“捷徑”,收取幾十萬元的好處費,卻嚴重擾亂了考試秩序,破壞了社會公平。還有前兩年因為拒絕組織 “提拔”到艱苦崗位的兩名年輕女干部,輿論鬧得沸沸揚場,最后于公于私都是損害。踏踏實實干一番事業(yè),與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規(guī)劃職業(yè)理想,不是一對矛盾,而是相互成就的。正如荀子所說,“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們要“役物而不役于物”。
還有一個正面例子,講的是吃苦耐勞、艱難馳驅(qū)的青年干部李夏。很多人都驚訝外地人李夏竟然能聽得懂“十里不同音”的績溪話。李夏從剛?cè)サ臅r候,就開始學了。他先找口音不重的年輕人請教,再與中年人聊天,幾個月下來,連老人說的績溪話都能聽懂了。李夏曾對同事說:“不學績溪話,我怎么能聽懂他們的心里話呢!”2015年,李夏參與長安鎮(zhèn)危房改造驗收,別的干部拿著一把皮尺在室內(nèi)測量,他每到一戶便搬來一把梯子爬上房頂,有人笑他比驗收自家新房看得都細,他認真地說:“咱們量的可都是老百姓實打?qū)嵉睦??!薄俺跣牟灰騺砺诽鲞b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談忘?!边@是李夏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
天地如逆旅,我亦為賓客。生命是一場無盡的修行。人們常用“墩墩苗”來比喻年輕干部的成長,正是通過促進根系發(fā)育,讓年輕干部耐得住旱澇、經(jīng)得住風雨。面對組織分配的工作,要抓住一切機會錘煉黨性、增長才干,多一些蘇軾那樣“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與樂觀,多一些李夏那樣的初心和奮斗,不要有劉立功那樣“我是何等人物”的狂妄與狹隘。我相信,在廣闊的基層天地里,你也能夠翱翔出屬于自己的天空,成就一番真正事業(yè)。

(二十)為官避事平生恥(節(jié)選)

——勸君莫做太平官

新官上任不出新思路、新辦法,往往被看作無創(chuàng)新、沒本事。在個人政績和地方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出現(xiàn)矛盾的情況 下,從理性經(jīng)濟人的角度,官員容易作出傾向于個人政績的選擇。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委政府摸索了一此適合地方發(fā)展的思路和規(guī)劃,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法定地位,導致舊事做不好難,做好也難,作出成績是前任的,出了問題是自己的,新官避之唯恐不及。另外,監(jiān)督缺位導致權(quán)力膨脹。新上任的官員特別是“一把手”權(quán)力過大,對人、財、物具有支配權(quán),在缺乏有效監(jiān)督機制的情況下,一些官員被權(quán)力沖昏頭腦,盲目追求立竿見影,甚至不惜竭澤而漁、勞民傷財。

不過,草創(chuàng)之功篳路藍縷,繼承之功同樣彪炳史冊。漢代曹參繼任蕭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前任定下規(guī)矩一律不變;“木詘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杜絕希望“建功立業(yè)”的人,以守職勿失換來天下大治。我們黨歷史上同樣不乏類似例子。山西右玉縣地處沙漠,風沙成患,山川貧瘠。從解放之初第一任縣委書記開始,70 多年來,18任縣委書記圍繞一張藍圖、一個目標,率領全縣干部群眾治沙造林,終于用心血和汗水綠化了沙丘和荒山。谷文昌在福建省東山縣任職期間,帶領當?shù)馗刹咳罕娡ㄟ^十幾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后代的防護林。塞罕壩三代林場人五十多年堅持植樹造林,用汗水澆灌出綠波涌動的百萬畝人工林?!麄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甘當默默奉獻的“種樹者”,甘做前進路上的“鋪路人”。
今天的新官會成為明天的舊官,此地的舊官也會成為彼地的新官。好的思路和做法不會因領導者的改變而改變,不會因領導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新官既要理新事也要理舊事。前任留下的規(guī)劃決策,只要對人民有好處,不管制定者在不在任上,都應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相反,只要違法違規(guī)、不切實際、不利民生,不管出自哪任官員,都要否定和取消。
……
幾千年來,中國人推崇君子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決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無動于衷、得過且過,這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久不息的政治作統(tǒng)。《韓非子﹒內(nèi)儲說》中講過南郭先生 “濫竽充數(shù)”的寓言;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里,講到了夏天混日子得過且過、冬天自食其果、自取滅亡的寒號鳥,諷刺了不思進取、慵懶無為的士人;《西游記》中孫悟空在觀音禪院調(diào)侃自己“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諷刺了一些得過且過的修行態(tài)度。在我國古代,這樣的故事和寓言不勝枚舉,都從側(cè)面抨擊了一些太平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行事作風。在新時代的從政環(huán)境中,太平官、“官油子”越來越?jīng)]有市場了,很多濤聲依舊的官員紛紛落寞退場,君不見寫《平安經(jīng)》的那位公安局局長,最后的下場也毫不平安,留下了無盡的諷刺。所以古人說“當行于所當行,當止于不得不止”,要以茍活為羞、以避事為恥,這包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二十一)我們的成就源于體制的優(yōu)勢(節(jié)選)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反腐敗之路

我們構(gòu)建黨統(tǒng)一指揮、全面覆蓋、權(quán)威高效的監(jiān)督體系,特別是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的成立,打破了現(xiàn)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三權(quán)分立”的框架,把監(jiān)督權(quán)放在與立法權(quán)、行政權(quán)、司法權(quán)并行的突出地位,對世界政治文明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黨內(nèi)監(jiān)督機關和國家監(jiān)察機關合署辦公,創(chuàng)造性地把對執(zhí)政黨的監(jiān)督和對國家機器的監(jiān)督結(jié)合起來,解決了西方制度框架下政黨監(jiān)督游離于政權(quán)之外,霧里看花、議而不決的問題。
我們兼顧效率和公平,一體解決亂作為和不作為問題。西方國家往往更強調(diào)制衡和約束,防止權(quán)力濫用,為了追求絕對的公平不惜損害效率,一定程度存在監(jiān)督的誤用和濫用問題。我們對權(quán)力的認識更為理性客觀,權(quán)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功德無量,用不好則會貽害無窮。監(jiān)督具有規(guī)范權(quán)力和保障權(quán)力的雙重目的,既要對準濫用權(quán)力的行為,保證公權(quán)力正確行使,又要整治不擔當、不作為,更好促進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既要清除黨和國家機關中的害群之馬,又要保護和激發(fā)干部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我們扎牢扎密制度籠子,限定權(quán)力邊界,絕不是為了把權(quán)力關死,而是賦予其合理空間,讓權(quán)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這體現(xiàn)了對于監(jiān)督更本質(zhì)更先進的理解。
我們發(fā)揮黨內(nèi)監(jiān)督的政治優(yōu)勢,加強專責機關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中的作用。黨內(nèi)監(jiān)督是我們黨的顯著優(yōu)勢,以紀律約束權(quán)力是對政治文明的一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明確了紀委是黨內(nèi)監(jiān)督專責機關,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嚴肅性和權(quán)威性大大加強,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監(jiān)督身邊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新需求,發(fā)揮好信訪舉報平合的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和民意紓解功能,引導人民群眾行使憲法賦予的民主監(jiān)督權(quán),加強信息公開和政策解讀,主動發(fā)聲,正面回應,提高監(jiān)督的社會公信力。

……
當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影響腐敗問題的主要因素,但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發(fā)展經(jīng)濟也不是解決腐敗的決定因素。腐敗成因很復雜,是綜合性的,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要辯證看待,不能簡單比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是根據(jù)現(xiàn)階段特點做好頂層設計,精準有力治理腐敗。比如,結(jié)合社會轉(zhuǎn)型期一些部門和行業(yè)權(quán)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特點,加大對特殊資源、扶貧民生、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技術(shù)革新、重點項目工程、重大財政支出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懲治和預防力度,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jīng)濟的干預。比如,針對黨員干部與市場主體接觸較多、容易出現(xiàn)權(quán)錢交易的問題,完善個人重大事項申報、規(guī)范政商交往、防止利益輸送等制度機制,整治關聯(lián)企業(yè)、裙帶關系、違規(guī)信貸、非法持股等現(xiàn)象,壓縮權(quán)力尋租機會和空間。再比如,充分考慮腐敗背后的經(jīng)濟、社會、人性、文化等復雜因素,把冶理腐敗作為系統(tǒng)工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嚴厲懲治的同時完善制度、健全法治,加強思想教育、涵養(yǎng)政治生態(tài),在綜合施治、標本兼治中實現(xiàn)源頭治理、長效治理,等等。這些措施幫助我們奪取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發(fā)展。
當然,“依然嚴峻復染”的形勢沒有變,我們對反腐敗未來的估計也不能過于樂觀,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準備。預計到 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特別是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時,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隨著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共同富裕基本實現(xiàn),腐敗將會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和預防,海晏河清的廉潔政治成為常態(tài)。